- 四十八願
- (四十八願, 四十八愿)
The forty-eight vows of Amitābha that he would not enter into his final nirvana or heaven, unless all beings shared it; the lists vary.* * *﹝出大彌陀經﹞ 謂阿彌陀佛, 最初因中, 名法藏比丘。 彼時於世自在王佛前, 白佛言: 我發無上菩提之心, 願作佛時, 身相光明, 剎土殊勝, 寧可得否?彼佛知其智識高明, 心願廣大, 乃以二千一百萬佛剎善惡麤妙之相, 隨其心願, 悉令顯現。 法藏即一其心, 遂得天眼, 莫不徹見。 復白佛言: 我已攝取如上佛剎, 所以莊嚴國土清淨之行, 願有敷陳, 惟佛聽察。 遂發此四十八願也。 (梵語阿彌陀, 華言無量壽。 ) 〔第一願〕, 願我剎中, 無地獄餓鬼禽畜以至蜎飛蝡動之類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二願〕, 願我剎中, 無女人, 無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蝡動之類, 來生我國者, 皆於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(七寶者, 金、 銀、 璃璃、 玻璃、 硨磲、 碼瑙、 赤真珠也。 ) 〔第三願〕, 願我剎土中人欲食時, 七寶缽中, 百味飲食, 化現在前。 食已, 器用自然化去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四願〕, 願我剎土中人所欲衣服, 隨念即至, 不假裁縫擣染浣濯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五願〕, 願我剎土中, 自地以上至於虛空, 皆有宅宇宮殿樓閣, 池流華樹, 悉以無量雜寶, 百千種香, 而共合成, 嚴飾奇妙, 殊勝超絕, 其香普熏十方世界, 眾生聞是香者, 皆修佛行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六願〕, 願我剎土中人, 皆心相愛敬, 無相憎嫉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七願〕, 願我剎土中人, 盡無淫泆瞋怒愚癡之心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八願〕, 願我剎土中人, 皆同一善心, 無惑他念; 其所欲言, 皆預相知意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九願〕, 願我剎土中人, 皆不聞不善之名, 況有其實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十願〕, 願我剎土中人, 知身如幻, 無貪著心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十一願〕, 願我剎土中雖有諸天, 與世之人異, 而其形容, 皆一類金色, 面目端正淨好, 無復醜異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十二願〕, 願假令十方無數世界, 諸天人民, 以至蜎飛蝡動之類, 皆得為人, 皆作緣覺、 聲聞, 皆坐禪一心, 共欲計數我年壽, 幾千億萬劫, 無有能知者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(劫, 梵語具云劫波, 華言分別時節。 ) 〔第十三願〕, 願假令十方各千億世界, 有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蝡動之類, 皆得為人, 皆作聲聞、 緣覺, 皆坐禪一心, 共欲計數我剎土中人, 數有幾千億萬, 無有能知者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十四願〕, 願我剎土中人壽命皆無數劫, 無有能計知其數者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十五願〕, 願我剎土中人, 所受快樂, 一如漏盡比丘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(漏盡, 謂生死之漏盡也。 ) 〔第十六願〕, 願我剎土中人, 住正信位, 離顛倒想, 諸根寂靜, 盡般泥洹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(梵語般泥洹, 即般涅槃, 華言滅度。 ) 〔第十七願〕, 願我說經行道, 十倍諸佛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十八願〕, 願我剎土中人, 盡通宿命, 知百千億那由他劫事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(梵語那由他, 華言萬億。 ) 〔第十九願〕, 願我剎土中人, 盡得天眼, 見百千億那由他世界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二十願〕, 願我剎土中人, 盡得天耳, 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說法, 悉能受持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二十一願〕, 願我剎土中人, 得他心智, 知百千億那由他世界眾生心念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二十二願〕, 願我剎土中人, 盡得神足, 於一念頃, 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世界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二十三願〕, 願我名號, 聞於十方無數世界。 諸佛各於大眾, 稱我功德及國土之勝。 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蝡動之類, 聞我名號, 慈心喜悅者, 皆令來生我國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二十四願〕, 願我頂中光明妙勝, 如日月之明百千億萬倍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二十五願〕, 願我光明, 照諸無數天下幽冥之處, 皆當大明。 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蝡動之類, 見我光明, 莫不慈心作善, 皆令來生我國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二十六願〕, 願十方無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蝡動之類, 蒙我光明觸其身者, 身心慈和, 過諸天人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二十七願〕, 願十方無數世界諸天人民, 有發菩提心, 奉持齋戒, 行六波羅蜜, 修諸功德, 至心發願欲生我國。 臨壽終時, 我與大眾, 現其人前, 引至來生, 作不退轉地菩薩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(梵語波羅蜜, 華言到彼岸。 六波羅蜜, 即布施、 持戒、 忍辱、 精進、 禪定、 智慧。 不退轉地者, 謂行與位皆不退也。 ) 〔第二十八願〕, 願十方無數世界諸天人民, 聞我名號, 燒香散花, 然燈懸繒, 飲食沙門, 起立塔寺, 齋戒清淨, 益作諸善, 一心繫念於我, 雖止一晝夜, 亦必得生我國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二十九願〕, 願十方無數世界諸天人民, 至心信樂, 欲生我國。 十聲念我名號, 必遂來生, 惟除五逆, 誹謗正法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(五逆者, 殺父、 殺母、 殺阿羅漢、 出佛身血、 破和合僧也。 ) 〔第三十願〕, 願十方無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蝡動之類, 前世作惡, 聞我名號, 即懺悔為善, 奉持經戒, 願生我國。 壽終不經惡道, 徑遂來生, 一切所欲, 無不如意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三十一願〕, 願十方無數世界諸天人民, 聞我名號, 五體投地, 稽首作禮, 喜悅信樂, 修菩薩行, 諸天世人, 莫不致敬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(五體者, 頭及兩手兩足也。 ) 〔第三十二願〕, 願十方無數世界, 有女人, 聞我名號, 喜悅信樂, 發菩提心; 厭惡女身, 壽終之後, 不復為女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三十三願〕, 願凡生我國者, 一生遂補佛處。 惟除本願, 欲往他方, 設化眾生, 修菩薩行, 供養諸佛者; 即自在往生, 我以威神之力, 令彼教化一切眾生, 皆發信心, 修一切善行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三十四願〕, 願我剎土之人, 欲生他方者, 如其所願, 不復墜於惡道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三十五願〕, 願我剎土中菩薩, 以香華幡蓋真珠纓絡種種供具, 欲往無量世界, 供養諸佛者, 一食之頃, 即可遍至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三十六願〕, 願我剎土中菩薩, 欲以萬種之物供養十方無數諸佛, 即在其前, 供養既遍, 是日未午, 即還我剎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三十七願〕, 願我剎土中菩薩, 受持經法, 諷誦宣說, 必得辯才智慧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三十八願〕, 願我剎土中菩薩, 能演說一切法, 其智慧辯才, 不可限量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三十九願〕, 願我剎土中菩薩, 得金剛那羅延力, 其身皆紫磨金色, 具諸相好, 說經行道, 無異於佛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(梵語那羅延, 華言金剛。 ) 〔第四十願〕, 願我剎土清淨, 照見十方無量世界, 菩薩欲於寶樹中見十方一切嚴淨佛剎, 即時應現, 猶如明鏡, 睹其面相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四十一願〕, 願我剎土中菩薩, 雖少功德者, 亦能見我道場樹高四千由旬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(梵語由旬, 華言限量, 或四十里, 或六十里, 或八十里。 ) 〔第四十二願〕, 願我剎土中諸天世人及一切萬物, 悉皆嚴淨光麗, 形色殊特, 窮微極妙, 無能稱量者。 眾生雖得天眼, 不能辯其名數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四十三願〕, 願我剎土中人, 隨其志願所欲聞法, 皆自然得聞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四十四願〕, 願我剎土中菩薩、 聲聞, 皆智慧威神; 頂中皆有光明, 語音鴻暢, 說經行道, 無異於佛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四十五願〕, 願他方世界諸菩薩, 聞我名號, 皈依精進, 皆逮得清淨解脫三昧。 住是三昧, 一發意頃, 供養不可思議諸佛, 而不失定意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(梵語三昧, 華言正定。 ) 〔第四十六願〕, 願他方世界諸菩薩, 聞我名號, 皈依精進, 皆逮得普等三昧, 至于成佛, 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(普等者, 謂於一切法皆平等也。 ) 〔第四十七願〕, 願他方世界諸菩薩, 聞我名號, 皈依精進, 即得至不退轉地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〔第四十八願〕, 願他方世界諸菩薩, 聞我名號, 皈依精進, 即得至第一忍, 第二忍, 第三忍。 於諸佛法, 永不退轉。 不得是願, 終不作佛。 (三忍, 即忍位中上忍、 中忍、 下忍也。 )* * *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時, 於世自在王佛所建立的誓願。 第一無三惡趣願, 第二不更惡趣願, 第三悉皆金色願, 第四無有好醜願, 第五宿命智通願, 第六天眼智通願, 第七天耳智通願, 第八他心智通願, 第九神境智通願, 第十速得漏盡願, 第十一住正定聚願, 第十二光明無量願, 第十三壽命無量願, 第十四聲聞無數願, 第十五眷屬長壽願, 第十六無諸不善願, 第十七諸佛稱揚願, 第十八念佛往生願, 第十九來迎引接願, 第二十係念定生願, 第二十一三十二相願, 第二十二必至補處願, 第二十三供養諸佛願, 第二十四供具如願願, 第二十五說一切智願, 第二十六那羅延身願, 第二十七所須嚴淨願, 第二十八見道場樹願, 第二十九得辯才智願, 第三十智辯無窮願, 第三十一國土清淨願, 第三十二國土嚴飾願, 第三十三觸光柔軟願, 第三十四聞名得忍願, 第三十五女人往生願, 第三十六常修梵行願, 第三十七人天致敬願, 第三十八衣服隨願願, 第三十九受樂無染願, 第四十見諸佛土願, 第四十一諸根具足願, 第四十二住定供佛願, 第四十三生尊貴家願, 第四十四具足德本願, 第四十五住定見佛願, 第四十六隨意聞法願, 第四十七得不退轉願, 第四十八得三法忍願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